多策并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其中,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必须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多策并举、综合施策。

要树立大农业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树立大农业观,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催生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真正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富民大产业。具体而言,要做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等的有效衔接,合理安排农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布局,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旧动能转换、中心外围产业链耦合的产业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和整体性思维,贯通思考乡村产业发展布局,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设施、装备等资源向乡村产业融合区域和领域聚集,实现乡村产业的资源整合、要素凝聚、价值提升、政策融通;拓展产业融通途径,利用工业工程技术、装备、设施等改造升级传统农业,运用信息、数据、技术等要素支撑现代农业,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同发展,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强镇、产业集群;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传承乡村文化根脉、保护乡村生态底线,推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其衍生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或产业联合体。

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生活、求知的重要方式发展迅猛,有效推动了工农融合和城乡融合,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以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为驱动,融通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和加工业等产业,创新“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打造覆盖乡村全要素的品质化产业链。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信息技术等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发展兼具生产、消费和观光功能的休闲农业,实现农业功能的多维度发掘和利用。依托地理地貌、自然山水、田园景色等独特自然地理资源,活化农村古民居、古建筑、古镇等历史遗存和民间习俗、节庆活动、礼仪仪式、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融合旅游、农业、林业、康养、文化、教育、影视等产业,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健康养生等的嫁接,打造农事体验、研学科普、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等农村产业新业态。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乡村文旅融合示范区。

建立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和主体地位,建立有利于农户的各主体利益共享和联结机制,保证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创新农村产业经营机制,规范价值链各类经营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契约关系和资本联结关系,探索保底收购、保底分红、利润返还、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产业运营模式,构建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发展格局。创新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引导当地居民参与产业投资和经营活动,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运营模式,打造农村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支持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参与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文创设计、体验式消费等经营活动,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构建制度扶持和保障体系。构建分级负责、各司其职、执行有力的领导机制,实施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跨部门工作会商制度,破除“最后一公里”体制机制障碍。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建设、要素双向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构建城乡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补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交通、通信、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推动财税、信贷、保险、投资、土地、科技等政策落地见效,打破要素瓶颈制约,促进优势资源有效集中,激发融合发展活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信息共享、风险预警、监测统计机制,实现信息推送、网络预定、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等的智能化。借助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引导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旅游职业经理人等“创客”投身农村产业发展,强化乡村产业发展能人和技术人员、非遗传承人等的研修培训,构筑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

主办单位: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电话及传真:029-86787504 029-86787469(值班室)

邮编:710007     邮箱:xanongyeju@163.com

网站标识码 6101000074       陕ICP备05011550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