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春意闹】
正月已至,年味正浓。走进西安秦岭花世界的温室大棚,蝴蝶兰舒展霓裳,红玉珠缀满枝头,300万盆年宵花汇成缤纷花海。这不仅是市民装点新春的“颜值担当”,更是西安以“花”为媒,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2025年西安年宵花产业综合产值突破6亿元,带动3000余个季节性岗位,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的创新模式,让传统花卉种植业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绚丽花朵。
产业新格局激活乡村经济
▲ 规模升级:
秦岭北麓的智能温室里,30家蝴蝶兰生产企业昼夜运转。我省300万株蝴蝶兰中每3株就有2.5株扎根西安乡村。长安区、鄠邑区、灞桥区等生产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县域种植面积扩大25%,户均增收超2万元。
位于泾河新城的陕西伊翡园艺科技有限公司鲜切花项目致力于打造国内顶级、世界一流的高品质设施农业鲜切花项目“样板间”,该项目整合“农业数字智控”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温室全智能化环境控制,鲜切花年产值达到1100元/㎡。
▲ 科技突围:
为什么每3株蝴蝶兰年宵花就有2.5株产自西安乡村?那是因为科研突破打破了技术壁垒。面对我市夏秋季容易高温导致蝴蝶兰品质下降、商品率低的难题,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花卉企业攻关,培育出夏季高温环境下易催花新品种‘和弦’、‘古城之韵’、‘粉红回忆’等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建成了全省首个蝴蝶兰种质资源库及西安市蝴蝶兰新种质培育中心,结合多年引进品种的适应性筛选工作,让西安产蝴蝶兰种苗产品抗逆性大幅提升,完全满足本地生产环境条件,在西北地区市场占有率提升至80%以上。在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蝴蝶兰试验温室里,自育新品种克服了夏秋季高温的干扰,花芽分化没有受到高温天气的丝毫影响,在农历新年前全部达到了理想的开放度。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育蝴蝶兰品种‘和弦’
三产融合书写致富经
▲花卉赋能:
三产融合发展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长安区以花旅融合为引擎撬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秦岭花世界众多生产户打造的"家庭园艺观光综合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游客既可体验组合盆栽DIY、花卉研学课程,还能在花丛中品茶赏花、放松心情。这种"卖风景+卖产品"的模式,让秦岭花世界成为我市市民节假日休闲游的理想场所,园区客流量明显增加,也带动了周边餐饮、农家乐、民宿行业的发展。高陵区张卜镇东关村“以花为媒”助推“三变改革”,将闲置土地及村集体实有资金入股卉升生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在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现代化花卉智能温室及蝴蝶兰种苗组培基地,村民既能在股息、租金中获益,又可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到家中老人和小孩,又能获得每月3000元以上的稳定收入。
▲ 线上开花:
随着我市花卉经济的扩大,电商、自媒体等新型农业形态也成为“陕花”走出家门新渠道。今年春节,传统的年宵花卉卖场人流如梭,借助自媒体平台的线上卖花同样成为商家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在西安植选艺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卖场,主播们举着手机穿梭花丛,向各地花卉爱好者传递着春意。“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提货方式,植选艺家在短短20天内年宵花销售额达到80万元以上。”植选艺家总经理高小龙介绍了该公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秦岭花世界杨凯总经理介绍,该基地2024年支持超过15个花卉线上销售人员,年线上销售各种花卉资材、花卉盆栽超过2000万元。对促进我市花卉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尾·花开未来】
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西安年宵花产业的蝶变之路,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预计2025年全市花卉产业将带动就业超2.7万人,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当姹紫嫣红的年宵花装点古城新春时,乡村振兴的种子,也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编辑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西安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既美化了城乡环境,又富裕了农民口袋。乡村振兴路上,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这样的"美丽经济"绽放三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