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葡萄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农办《关于陕西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实施意见》(陕农工办发〔2021〕27号)、《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农发〔2021〕68号)、《中共西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西安市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农组发〔2022〕3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葡萄产业链培育,提升产业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西安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地处陕西关中东部,南依秦岭、北濒渭河,分布泾、渭、浐、灞、潏、滈、沣、涝八条河流,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把葡萄作为猕猴桃之外又一果业主导产业,加快提质增效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葡萄产业面积、规模、产量、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等均居全省前列,拥有“灞桥葡萄”、“户县葡萄”等国家地理标准保护产品,其中“户县葡萄”品牌价值已近15亿元。“户太八号”鲜食葡萄种植面积位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户太葡萄之乡”。

(一)产业发展持续向好。2021年,全市葡萄面积11.85万亩,产量18.63万吨,分别占全市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16.05%、18.44%。种植面积较2020年减少0.8%,产量较2020年增长2.4%。葡萄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了西安市葡萄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都市农业试验站、全国葡萄产业体系区试园等葡萄产业研究机构,形成了由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市区县技术骨干、乡村技术员构成的科技支撑队伍。先后选育出了“户太八号”“户太九号”“户太十号”等优势系列葡萄品种,形成了以鄠邑长安(含高新)、灞桥蓝田为核心板块的两大葡萄种植优势集聚区。

(三)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全市现有以种植葡萄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葡萄酒加工企业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葡萄设施化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亩均平均收益2万—5万元,果品效益显著提升。

(四)品牌影响不断扩大。2021年,“户县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4.57亿元,位列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69位。产品远销上海、广东、四川、重庆、武汉、南京等10多个省市。

二、机遇与挑战

(一)有利条件

1.政策驱动不断增强。“十四五”期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优特色产业,做强富民产业,是统筹抓好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西安乡村振兴必由之路。

2.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休闲观光、健康养生消费渐成趋势。特色果业作为三产融合发展契合度密切关联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

3.生产技术不断创新。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尤其智慧果业同大数据平台建设、云计算、物联网、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为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二)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搭配还不合理。全市葡萄栽植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多样性,“户太八号”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市的80%左右。葡萄种植结构还未形成鲜食、酿酒、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局面,上市销售时间普遍过于集中,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生产销售风险大。

2.标准化生产程度还不高。果园生产大多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以传统栽培模式为主,栽培模式落后。加之,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作务葡萄的农民大多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妇女,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影响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三产融合发展还不强。葡萄产业的旅游、生活、文化功能挖掘不够,都市果业功能效益发挥不明显,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生产企业、合作社、经销商、加工企业、果农等没有形成协同机制,经营分散,效益不高,葡萄全产业链发展还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机制。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调结构、优设施、提质量、增效益”的总体思路,以葡萄主产县为重点,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统筹葡萄生产、技术服务、物资供应、运输储藏、农旅休闲、营销促销转型升级,扎实推动我市葡萄产业全链条发展。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产业链模板,提升产业能级,推动全产业链建设,实现果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以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的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建成环山旅游路沿线、白鹿原两大葡萄产业集聚区,全市葡萄面积稳定在12万亩,产量实现20万吨,一产产值达到30亿元;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联盟等为重点,加强葡萄贮藏保鲜、果品加工企业培育,二产产值达到10亿元;做强、“户县葡萄”“灞桥葡萄”两大葡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田园综合体,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三产产值达到10亿元。形成集葡萄生产、酿酒、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50亿级葡萄全产业链。

四、发展路径

(一)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结构。紧紧围绕“三区一带三基地13+6集群”产业布局和果业全产业链发展,保持原有面积不变,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都市农业试验站、西安市葡萄研究所、国家葡萄产业体系西安区试园等单位科技优势,适度引进推广一批适合西安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调减“户太八号”栽植面积,形成早中晚熟品种,鲜食、加工品种搭配合理的种植结构,解决葡萄种植品种单一且上市集中的问题,延长葡萄采摘销售货架期,提升产业效益。

(二)培育重点“链主”龙头企业。立足我市葡萄生产经营现状,建立葡萄全产业链促进联盟,聚焦全产业链发展,以张裕瑞那城堡酒庄、太阳葡萄小镇、玉川葡萄酒庄等公司为牵引,培育产业链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5个;以西安市葡萄研究所、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东山果业专业合作社等公司为牵引,培育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成长型”链主企业10个;加大对中小微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以主产区县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年产值三百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50个。

(三)创建现代果业园区。在葡萄产业集聚区创建现代果业园区,突出区县域首位产业,持续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产业发展。到2025年,创建1个省级产业园区,主产区县建立一批省市级葡萄产业示范园。

五、重点任务

(一)开展葡萄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根据葡萄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稳定现有种植面积,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不断提升葡萄生产“三品一标”质量和水平,提高综合效益,提升产业竞争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设施是关键,重点支持新建葡萄果园设施和老园设施改造提升,通过发展设施栽培、品种改良、架型改造及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果园投入品使用控制等技术,全面促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

(二)建设葡萄种植技术推广体系。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其它院校科研单位科技优势,强化葡萄新品种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加大葡萄产业领军人才、本土专家、技术骨干和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主体、新机制的“五新”果园建设,推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大力开展创建省市区(县)不同层级高质高效示范园活动,聚焦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以高质高效示范园、美丽果园创建为抓手,重点推广应用精准施肥、绿色防控、节水灌溉、防灾减灾等集成技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全市创建葡萄高质高效示范园50个,果园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四)加强采后处理能力建设。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建设产地预冷库,确保采后12小时内实现预冷处理;开展标准化果库建设及技术培训,提升冷库贮藏能力及水平;多渠道引进开发果酒、果干、果汁饮料及化妆品等葡萄加工产品,丰富葡萄产品供应种类,提高产业附加值。到2025年,建设一批葡萄田间地头预冷库及贮藏库,提升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

(五)推进葡萄产业融合发展。葡萄园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充分挖掘葡萄种植、加工、销售与城市居民旅游休闲、生活体验、文化科教方面融和发展需求,利用葡萄大棚架、葡萄避雨设施、葡萄长廊发展休闲观光产业,鼓励支持葡萄架下采摘体验、科普教育、休憩、户外露营等形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葡萄产业。到2025年,建设一批集生产、文旅、商贸为一体的休闲观光葡萄园,促进果业融合发展。

(六)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进一步做强“户县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一批覆盖葡萄主产区的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构建西安葡萄品牌体系;加强果品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农高会、果品博览会等平台,与批发商、市场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加强葡萄市场流通能力建设,完善产地市场布局和功能,提升产地市场交易水平;推进电商发展,规范电商秩序,实现线上、线下“双线”销售,不断拓宽果品销售渠道。到2025年,创建2个葡萄电商产业园,建立完善一批村镇葡萄集中收购、销售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全产业链“链长”负责制,全面负责产业链培育发展工作牵头抓总,市上协调葡萄主产区县组织实施。鄠邑、长安、灞桥、西咸等主产区县、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葡萄全产业链建设工作专班,制定葡萄全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统筹谋划,科学组织,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形成共同推进葡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确保全产业链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科技支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同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人才技术科技优势,破解产业难题,做好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指导,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建立健全葡萄产销大数据平台,强化信息监测预警,促进产销衔接。

(三)加强招商引资。深化工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招商质量,坚持策划优质项目吸引客商与引进客商建设优质项目并重,立足补齐产业链弱项短板,招引一批葡萄产业链企业,积极引入“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葡萄产业层次和规模体量再上新台阶,提升产业链发展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财政支持。市区县要整合相关涉农资金,设立葡萄全产业链培育专项,积极申报省厅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专项,加大财政资金配套,重点支持新品种选育、标准化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产销对接和科技服务等重点环节。鼓励和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葡萄产业,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丰富果业保险险种,落实政策性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动葡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附件:1.西安市葡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

          2.西安市葡萄全产业链技术指导组人员名单


附件1

西安市葡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

序号产业链企业名称种植面积(规模)产业能级(年产值)

1

产业链前端

(生产)

鄠邑毅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500亩

300万元

2

鄠邑天益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00亩

100万元

3

鄠邑中三博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00亩

100万元

4

高新森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200亩

200万元

5

西安葡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610亩

300万元

6

长安漫花园艺有限公司

80亩

100万元

7

长安果优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100亩

100万元

8

长安满秋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160亩

160万元

9

西安浐水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

80亩

100万元

10

灞桥盛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200亩

200万元

11

临潼锦业润林种植专业合作社

200亩

200万元

12

高陵老屈庄果蔬专业合作社

600亩

500万元

13

高陵鸿盛源种植专业合作社

200亩

200万元

14

西咸波尔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130亩

200万元

15

产业链中端

(研发销售)

西安市葡萄研究所

630亩

600万元

16

鄠邑东山果品专业合作社

规模以上

2000万元

17

产业链后端

(加工)

西咸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有限公司

1100亩

8000万元

18

长安太阳葡萄小镇

500亩

500万元

19

蓝田玉川酒庄

500亩

500万元

20

鄠邑天菊葡萄酒庄园有限公司

100亩

100万元

21

产业链

(全产业链)

鄠邑品创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规模以上

产值亿元

备注

2021年,全市葡萄面积11.85万亩,产量18.63万吨,亩均产值1万元。到2025年,葡萄面积稳定在12万亩,产量20万吨,亩均产值2万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

附件2

西安市葡萄全产业链技术指导人员名单

序号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

1

晁无疾

教授

北京农学院

2

段长青

首席科学家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

3

张宗勤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

刘延琳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

张朝红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郭晓成

研究员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

赵凯

高级农艺师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8

陆宇

高级农艺师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9

张淑霞

高级农艺师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0

李俊

中级农艺师

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主办单位: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电话及传真:029-86787504 029-86787469(值班室)

邮编:710007     邮箱:xanongyeju@163.com

网站标识码 6101000074       陕ICP备05011550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