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82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签发人:裴靖瑜

市农函〔2023〕33号

田富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工作的关心。收到提案后,我们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学习,认为该提案对我市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工作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研究透彻、把握准确,提出的建议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对下一步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过去一年,我市都市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三区一带三基地13+6集群”产业格局持续优化,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粮食生产逆势增长,稳产保供能力全面提升,蔬菜、葡萄、猕猴桃等产业链加快发展,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城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国家农安中心推广我市创建经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命名西安“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村“三变”改革深化年行动务实推进,灞桥“三资”治理工作试点经验做法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科技赋能催生智慧农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南繁育种、新优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全力打造临潼番茄智慧谷。主动入位开发建设农情监测调度系统。下一步我们在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将充分采纳您的意见和建议,从以下方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一、多学科规划西安都市农业

立足我市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充分考虑土地及水资源环境制约因素,按照示范区引领、园区支撑、生产基地保障、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思路,科学布局,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三区一带三基地13+6集群”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高质量建设三大发展示范区、沿渭设施蔬菜产业带、三个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基地、地理标志农产品13集群+种业资源6集群)(图1)。

(一)高质量建设发展示范区(三区)

1. 秦岭北麓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大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治和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城乡一体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

布局范围:生态保护红线以外,以秦岭北麓坡底线(秦岭保护规划建设控制地带南界)到环山路以北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涉及沿山六区县,具体包括周至、鄠邑、长安的中部地区,灞桥洪庆山区、蓝田川道地区以及临潼渭河以南的浅山和平原地区。

图1:西安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示意图

2. 一县(区)一业都市农业现代化园区(产业园)。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按照“首位主导、龙头牵引、园区承载、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品牌链、价值链“四链共融”的都市农业现代化园区(产业园),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布局范围:以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临潼石榴、灞桥樱桃、阎良瓜菜等产业布局为依托,在全市创建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质量全程控制、产业深度融合、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都市农业现代化园区(产业园)。

3. 西咸、阎良、高陵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高陵、阎良、西咸新区大力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绿色低碳产业,以积极融入城市产业或对接城市延伸产业为主导,通过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的试验,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体制机制改革措施;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挥“大西安”都市区对近郊乡村的带动作用。

布局范围:高陵区、阎良区、西咸新区。

(二)打造沿渭设施蔬菜产业带

在渭北高陵、阎良、临潼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发展早春秋延越冬瓜菜,依托阎良区和高陵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强化果蔬产业(含甜瓜)主导地位;在周至—鄠邑沿渭蔬菜种植区域,引导蔬菜种植向设施化、集约化方向转变,通过实用技术推广、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打造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在西咸新区蔬菜种植区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探索建立城乡融合瓜菜产销一体化模式,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

布局范围:在高陵、阎良北部、临潼渭河以北区域,鄠邑—周至接壤的沿渭区域,高新、沣东—沣西沿渭区域布局生产设施蔬菜的生产基地,凭借都市近郊发达的交通物流体系,布局以交易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市场销售配送体系。(图2)

图2:西安市沿渭设施蔬菜产业带建设示意图

(三)高标准建设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基地(都市现代化农场)

1. 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立足粮食主产区,深入实施“两藏”战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粮食生产基地,规划期内将粮食优质率稳定在90%以上,实现良种全覆盖。

布局范围:在渭河以北区域(临潼、高陵、阎良),临潼—蓝田丘陵地区,蓝田—长安白鹿原、少陵塬、八里塬、神禾原等台塬集聚地区,长安—鄠邑—周至平原地区推动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2. 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重点推动70家“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提档升级和设施蔬菜新建改造,全面提升70家“菜篮子”基地和41家农业产业链主企业保供能力,打造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主力军。(图3)

布局范围:在沿渭区域布局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在临潼、阎良、蓝田布局奶牛、奶山羊养殖基地和乳制品加工基地,在鄠邑关中环线沿线布局生猪养殖基地。

图3:西安市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基地布局示意图

3. 花卉生产基地。依托长安花卉种植和销售优势,重点培育花卉优势产业集聚区,建立产销一体基地,积极推进花卉企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花卉双创基地、花卉生产示范点和花卉农业园区建设,打造“研发—生产—加工—旅游”一体的长安花卉全产业链。

布局范围:围绕花卉销售市场,在长安区灵沼、兴隆、五星、黄良、子午(北部)布局花卉种植基地。

(四)打造优势农业“13+6”集群

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立足优势特色品种,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13集群”

以获得地理标志认证的13个农产品(“周至猕猴桃”、“老堡子鲜桃”、“户县葡萄”、“长安草莓”、“长安王莽鲜桃”、“蓝田樱桃”、“蓝田大杏”、“灞桥葡萄”、“灞桥樱桃”、“临潼石榴”、“阎良甜瓜”、“阎良相枣”、“耿镇胡萝卜”)为依托,加大政策引导和项目资金扶持,强化品牌效应、按照全产业链建设要求,推动特色农产品种植、储藏、包装、销售、运输进行全产业链拓展,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和完善利益链,形成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 打造种业(质)资源“6集群”

以鄠邑“粮食种业”、“李杏种质资源”,临潼“番茄种业”,高新“猕猴桃种质资源”、“葡萄种质资源”及阎良“奶山羊种质资源”为依托,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结合国家水稻、小麦等种质资源中期库设施完善,强化对全市已发掘种质资源的保护。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业科技,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生物科技为主要方向,形成集种植基地、科学研究、良种繁育、技术应用与推广、培训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现成现代农业新型产业化集群。

二、加快产业区域构建,促进产业融合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强柱”工程。围绕设施瓜菜、猕猴桃、葡萄、石榴、奶山羊、花卉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梯次推进特色产业强镇、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谋划和建设,构建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要支柱。聚焦“一镇一特”,统筹政策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巩固提升乳制品、猕猴桃、茯茶等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争创设施蔬菜国家级产业集群,培育跨县域市级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国家、省、市、县园区“四级联创”。力争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区1—2个、产业强镇1-2个,省级产业园5个以上,市级都市现代化农业园区(产业园)15个以上。

(二)实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树立“无农不旅”理念,以农业为基,推进农旅、农文、农科、农教、农创一体发展,推动农田景观化、农村景区化、农业现代化,打造一批“农业景区”、“乡村空间站”、农业观光园、农业公园、美丽休闲乡村等。推动乡村旅游升级,规范发展秦岭北麓乡村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引导“周鄠高”板块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推动“长灞蓝”板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进“阎高临”板块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强化西咸新区乡村旅游特色发展,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培育乡村旅游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到2025年,建设20条乡村旅游线路,休闲农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三)实施品牌打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牌创新能力、扩大品牌国内外影响力,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做优“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临潼石榴”、“阎良甜瓜”、“蓝田大杏”、“灞桥樱桃”、“西安菜园子”等区域公用品牌;做强爱菊粮油、银桥乳业、众天蜂蜜、百跃羊乳、聚仙猕猴桃等企业品牌。推动秦岭蜂蜜、厚畛子山茱萸、周至核桃、华胥大银杏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老字号、老品种和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乡村特色品牌。依托中国国际农交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等国家重点展会,积极开展农产品专场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健康、绿色发展

(一)实施特色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按照“优布局、稳面积、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总体思路,以发展促成栽培、避雨栽培为重点,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棚架提升改造、果园投入品控制等技术,推进设施果业建设,提升果品品质。到2025年,每年新建、改造设施果业1000亩以上。推进果业品牌建设,加大优势特色果业品牌推介力度,提升果品销售收益和竞争力。到2025年,全市园林水果面积控制在75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果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二)实施畜牧业绿色转型工程。全力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立足临潼、周至、鄠邑、高陵、蓝田等区县产业基础,合理承载生猪养殖量,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培育一批生猪龙头企业,稳定猪肉自给率。推行经济高效的生猪粪污处理利用模式,促进粪污综合利用,推动养猪业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奶牛、奶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加快奶畜养殖基地升级改造,建设优质高端“双奶源”基地。加强乳制品产业链建设,坚持建基地打基础、强加工育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全程控保安全,做大做强“链主”企业——西安银桥乳业集团、西安百跃羊乳集团,推进乳制品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构建以加工业为中心、上中下游融合发展的现代乳制品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市乳制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打造临潼区全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区。

(三)实施质量兴农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网格化监管。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完善种养殖生产者监管名录数据库,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面提升规模化经营主体追溯覆盖率。强化监管执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创建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试点市。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加强绿色农产品认证,年均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5个以上,做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及企业证后监管工作;年均制(修)订农业生产标准10个以上,检测合格率高于省考要求。

(四)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积极引导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落实“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允许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支持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用地”“鼓励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结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发展乡村产业项目”等政策要求,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鼓励农民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各类生产经营服务,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和订单方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服务,支持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支持专业服务公司、供销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服务主体,重点面向从事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小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托管服务。到2025年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三是优化拓宽投入渠道。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各级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财政支持项目和资金向特色优势产业区和重点产业项目倾斜。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投融资平台作用,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农业种养业,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作用,积极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面。

四、统筹都市农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针对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以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农田道路通达率,完善灌区干支渠建设及田间斗农渠、灌溉机井等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沟渠排水和农田低洼地排水能力建设等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小麦、玉米、蔬菜、油菜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二)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程。全力推动落实《西安市“十四五”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构建长效机制全维度方案》,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良种良法良技应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机现代化提升行动,在高陵、临潼、鄠邑、长安、周至等粮食主产区县开展“吨粮田”建设;以蓝田县为核心,辐射带动长安、鄠邑、周至等区域,建立小麦旱作节水补灌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每年建立部、省、市级小麦、玉米高质高效创建万亩示范区5个以上,总面积1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5万亩以上,保障120万吨以上粮食产能。

(三)实施设施蔬菜扩面提标工程。修订出台《西安市蔬菜生产基地条例》,围绕沿渭蔬菜产业带及沿山绿色蔬菜产业带,以70个蔬菜保供基地为重点,开展设施蔬菜“三改一提”行动,每年新建、改造设施蔬菜2000亩以上,打造稳定的蔬菜保供基地。着力推进“一区县一品类”蔬菜应急生产体系,提升有效保供质量。深化与京东、阿里等电商对接合作,以净菜加工强/固蔬菜生产,推动前置仓、城市仓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百亿级蔬菜全产业链。到202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蔬菜总产量稳定在350万吨。

以上是我们充分采纳汲取您的提案建议后进行的相关工作安排,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工作的关注和建议,也诚恳地希望我们的答复能使您满意!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26日

主办单位: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电话及传真:029-86787504 029-86787469(值班室)

邮编:710007     邮箱:xanongyeju@163.com

网站标识码 6101000074       陕ICP备05011550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