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06号建议的复函

类别:B

签发人:裴靖瑜

市农函〔2023〕39号

王西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统一规划科技助力秦岭北麓桂花球大米种植水平的建议》(第0006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西安市粮食生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据统计,2022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2579亩,水稻种植以粳稻为主,品种以桂花球、黄金晴、新稻6811等为主。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了您的提案,一致认为您的提案很好,针对性很强。提出的建议科学实用,对我们指导区县推动秦岭北麓桂花球大米种植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结合我局职责,针对您的建议作以答复。

一、目前全市水稻种植现状

(一)水稻种植基本情况

据2022年统计数据,全市水稻种植面积2579亩,其中长安区1448亩,高新区690亩,蓝田县211亩,鄠邑区230亩;全市水稻总产1160吨,平均亩产350-450公斤。

我市水稻种植以粳稻为主,品种以桂花球、黄金晴、新稻6811等为主。在播种方式上,以育秧机械直播为主,搭配机械旱直播。

(二)稻鱼(虾)共养概况

据农口数据调查,全市鱼稻共生约151亩,其中长安区2022年,在王曲街道开展稻鱼(虾)共养试验约100亩,水稻亩产400公斤,水产品种有鱼、虾、螃蟹、甲鱼等,每亩养殖甲鱼200斤或龙虾260斤或鱼180斤或螃蟹200多斤;高新区2022年,在东大街道开展稻鱼(虾)共养试验约51亩,鱼稻约38亩,虾稻约13亩,水稻亩产300公斤。

二、西安水稻发展追溯

(一)水稻发展历史

据史记载,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已经有6000年种植水稻的历史。仰韶文化后期,水稻从中国东部、南部传入关中渭河以南、秦岭以北围合下的关中平原,数十条大小河流自秦岭北麓向北注入渭水,因为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关中自秦汉起就被誉为“陆海”,它还有另一个称誉后来被川蜀分享——“天府之国”。勤劳的老陕们种满了粟、黍、稻、麻、菽、大麦、小麦,粟是谷子,是老陕的主粮,大麦主要用于酿酒,而水稻则是珍贵的食物。当年西安城外稻田棋布郊野,稻海飘香。沿着秦岭脚下,从蓝田九间房往西到沣河,曾经绵延着成片的水田。白居易眼里就是这样的情景“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汉武帝时期,朝廷还设置了稻田使者这个专职岗位,关中地区稻米的田租税收一度比周边郡县都要高,足见过去水稻的种植规模、面积之大,产量之高。

长安,曾经的京畿之地,南依秦岭终南山,北踞关中沃野,自古人杰地灵,物阜民丰,仓廪殷实,自古以来就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从东汉年间至今,长安一直是水稻田的传统种植区,也是香稻的主产地。让老西安人口齿留香的“桂花球”大米,是个充满唐韵风情的名字,是天津育成的水稻品种,是六七十年代长安地区传统主栽品种,也属于香稻品种,在省内外小有名气。1993年长安区水稻种植面积约7.6万亩,2003年长安区水稻种植面积缩减到约3.23万亩。

(二)近年水稻现状调研分析

2016年,市农技站对全市水稻种情况摸底调研,全市水稻主要种植在长安区东大街办、王莽街办,面积不足千亩,主要是种植莲菜、水稻,以观赏为目的。水稻田的种植基本是为了莲菜池倒茬,一般3年一倒茬。

面对长安乃至西安的稻田面积越来越小的问题,我局在全面调研后认为,有四个方面因素导致:一是受水资源缺乏影响,种植面积大幅下滑。随着河水水位下降,水源生态的改变,水资源的减小是导致稻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素;二是单家独户的水稻种植比较效益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桂花球”好吃不好种,“桂花球”种植投入大、劳动强度大、效益低,种稻的人也越来越少;三是老品种常年种植产量不高。多年来,长安水稻种植一直以桂花球、黄金晴等为主,虽然是应用经过改良的品种,但品种增产潜力有限,产量水平不高,抗逆性有所下降;四是规模化种植少。以有种植习惯的小散农户为主,且多为倒茬。

三、近年来全市水稻发展

面对全市水稻面积越来越小的现状,我局高度重视,因地制宜,稳步引导,分区施策。依托各级政府,抓住秦岭北麓生态治理,恢复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机会,加大宣传力度,近五年来全市水稻才恢复增长至现在近3000亩。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政府加大引导投资力度,多方促进,稳步恢复稻田生产。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和引导水稻种植大户或企业发展水稻有机生态种养和稻鱼共养,打造种植+观光为主的稻田或稻鱼田园生态示范区,逐渐恢复水稻生产。

长安区大力恢复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加大水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水稻复苏”工程作为长安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抓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先后研究制定出台水田种植相关扶持政策,探索鳖、鱼、虾稻共生的立体化绿色种植和养殖,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在王莽、太乙、王曲等街道恢复种植“桂花球”大米,再现水稻种植到收获农耕的田园景观。选用传统优质水稻品种,使用天然有机的栽种方式,完全采用自然农耕法来种植“桂花球”大米,通过举办插秧节、丰收节等活动,以优质的农产品和精品农旅路线,带动农民增收。

高新区几年来持续打造东大街道水稻种植基地300余亩,示范应用改良版“桂花球”大米品种,积极探索绿色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技术和稻虾种养,力争再现“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的盛景。

蓝田县自2018年起,依托原有种植稻区水利条件,积极引进黄金晴等品种,在焦岱镇大力发展稻荷田园基地,通过举办“蓝田终南丰收稻宴”等活动促进水稻恢复生产。

鄠邑区2022年通过“公司+合作社”模式共同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在玉蝉街道曲抱村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建立水稻种植基地230亩,种植“桂花球”系列黄金晴、荷花等生态农作物,并且养殖了鲫鱼、草鱼、小龙虾、鸭子等。

二是积极引进水稻优质高产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市农技站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水稻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以期筛选出新优抗病品种,来丰富全市水稻品种,弥补“桂花球”品种的不足。近年来共引进新品种7个,通过育苗插秧、旱地直播等进行品比试验,目前正在示范筛选,力争为全市水稻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和宣传培训,提高农户种植水平,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自2017年以来,市农技站确定专人开展水稻种植技术研究,在水稻种植关键时期,赴水稻种植区开展技术指导和研讨,通过邀请省农技总站、汉中水稻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实地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提升种植户科学种植水平。2019年,组织长安唐村等业务人员赴宝鸡岐山学习稻虾共养技术,并多次赴唐村稻虾示范基地共同研讨。2021年,组织市级技术骨干赴汉中学习水稻等技术,大力提升我市科技人员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下一步打算

目前,全市水稻生产正处于稳步恢复期,市农业农村局将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扶持、技术引领等多种方式,发挥各级政府及区县农业局的主观能动性,依托种植大户、企业、研究院和高校,促进水稻和稻鱼等田园示范区良性发展,也为市民多方提供种植体验、休闲观光的生态区。

再次感谢您对西安粮食生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27日

主办单位: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电话及传真:029-86787504 029-86787469(值班室)

邮编:710007     邮箱:xanongyeju@163.com

网站标识码 6101000074       陕ICP备05011550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