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725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签发人:裴靖瑜

市农函〔2023〕100号

李建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建议》(第725号)收悉。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居民增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抓乡村振兴促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为统领,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对于您的建议,我局将认真研究,充分予以吸纳借鉴,立足我市实际,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强化部门协同,进一步加强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工作。现结合市农业农村局的职能职责,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所做工作及取得成效

(一)多点撬动,保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市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建筑、物流、批发零售、家政服务等行业的针对性扶持、最大限度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依托“秦云就业”、西安公共就业招聘网等平台,开展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小规模多种类型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健全覆盖城乡、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劳动力跨区域精准对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维护好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加强用工管理和就业服务,做好法律服务和关心关爱。保障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西安市有关部门通过出台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依托秦云就业、西安公共就业招聘网等线上平台,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推广“以工代赈”拓展就业等,及时为高校毕业生、异地搬迁群众、各类市场主体、脱贫人口、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帮扶服务。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 392798个,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5956个(较上年增加了4.2%),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22805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5.9%),发放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创业补贴122.5万元,带动就业842人,发放农民自主创业担保贷款785笔1.21亿元,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40人次等。

(二)发展现代农业,促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引导涉农区县因地制宜培育1-2个首位产业,做优做强“一县一业”“一镇一策”“一村一品”。稳定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做强高效设施农业,加快果业提质增效,建设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做优做强家禽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渔业。加快推进“三区一带三基地13+6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推动园区要素集聚,完善两联带农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增加农户产业增值收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纳入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底,全市夏粮总量72.48万吨,秋粮总产73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蔬菜产量284万吨,全市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积极培育乳制品、蔬菜、猕猴桃3条百亿级和葡萄50亿级产业链,创建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都市现代化农场,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0家。兑现8个农村电商供应链建设项目74.2万元,为新获得3A级以上物流资格评定的51家企业共兑现奖励资金947万元等;全面落实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022年为3903户涉农纳税人减免增值税1.96亿元。

(三)深入开展农村改革,激发增收新路径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集体经营性用地确权登记。扎实开展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开发区、旅游景区、城镇郊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2022年争取中省资金3250万元,扶持6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以“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土地托管,增加转让承包土地经权租金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收入。开展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工作,共排查收集合同近6.3万份,审核完成合同近3万份,仅灞桥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836余万元。

(四)惠民政策力度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各级强农惠农政策,优先安排民生领域补贴资金,保障转移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西安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四个涉农专项资金25.36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2亿元。足额拨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5亿元,发放特困供养人员保障金14832.05万元,涉及8319人(同比分别增长18.0%、5.0%),临时救助53765人(增长6.0%),支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17.89万元,涉及109714人(分别增长15.0%、12.0%),支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金213.5万元,涉及1698人次数(分别增长84.8%、9.3%),按照每人30或40元标准,为全市在册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10.87 万人发放7-9月份一次性价格临时补贴资金1012.65万元,向大中水库移民拨付后期扶持基金2600万元,卫健委补贴资金65169万元,新能源车地补20764.83万元,教育补贴8.4亿元,廉租房租赁补贴2.47亿元、低价实物配租2.8万户低收入群体,对城乡居民医保资助107940人、2677万元。

(五)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为全面促进西安市农村居民增速,西安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协调会商机制的通知》《“十四五”促进全市农村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若干措施》《西安市全方位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工作方案》。会同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制定了《关于定期报送有关农村居民收入评估政策及数据的函》。会同市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协调机制,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区县共同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群策群力提升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2020年-2022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平均增长7.8%。2022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5元,同比增长5.2%。2023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2元,增长8.1%,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较上年同期前移7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针对您提出的建议,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聚焦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质量效益,聚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聚焦做好民生社会保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聚焦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稳定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建筑、物流、批发零售、家政服务等农民工重点就业行业的针对性扶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农民工、返乡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2023年举办线上线下各类专项招聘活动380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人社部门要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根据培训愿望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2000人次以上。深入开展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建设,对小微企业进行财政贴息补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3000万元。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加大乡村公益岗位开发力度,持续发展社区工厂,深化“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确保全市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不低于11.6万人。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拓宽农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渠道。

二是聚焦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切实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强农耕文明赓续传承,深挖我市乡村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市场价值,依托稻田、花海、果园、养殖池塘等田园风光,开发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城传承功能,积极推动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民俗、研学科普等新业态,2023年创建西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2023年新增各类优质农产品认证登录30个以上,新增各类试点示范主体10家以上。做优做强“三区一带三基地”,全链条打造猕猴桃、蔬菜、乳制品3个百亿级和1个五十亿级葡萄产业集群,依托阎良甜瓜、临潼石榴、蓝田大杏、灞桥樱桃、王莽鲜桃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种业(质)资源,培育壮大更多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和产业强镇。加快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深入实施“数商兴农”,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加快完善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2023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培育家庭农场50家。到2025年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80家,认定扶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9000家左右,家庭农场稳定在3000家左右。

三是聚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效增加财产净收入。稳步开展用地规划和用地审批工作,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确权登记,在农村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对已确权登记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每年换发20%以上的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稳慎推进高陵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依托并发挥西安农投集团平台领投领建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撬动更多资金、引入更多人才,进一步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抓好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高陵阎良西咸接合片区建设,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立足优势发展地租经济、盘活资产打造物业经济、对接需求做活服务经济、引导多领域发展股权经济等四种路径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效。2023年底实现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市区镇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提升农村资产资源价值,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流动,增加财产净收入。

四是聚焦做好民生社会保障,促进转移性收入平稳增长。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加强城乡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和“菜篮子”工程社区零售网点建设,筑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进城务工农民等住房问题,支持群众刚需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3年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间),公租房5000套,到2025年底,基本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定。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全市培育群众家门口的“新优质成长学校”170所。大力提高县城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布局,优先建设城镇开发区边界内及市郊融合类村庄。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2023年创建不少于60个市级美丽村庄,到2025年底,市级美丽村庄累积达到821个。加大惠农富民政策落实力度,及时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提高农民转移净收入。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11日

主办单位: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电话及传真:029-86787504 029-86787469(值班室)

邮编:710007     邮箱:xanongyeju@163.com

网站标识码 6101000074       陕ICP备05011550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