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723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B

签发人:裴靖瑜

市农函〔2023〕98号

王栓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建议》(第723号)收悉。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村居民增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抓乡村振兴促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为统领,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对于您的建议,我局将认真研究,充分予以吸纳借鉴,立足我市实际,发挥好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强化部门协同,进一步加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工作。现结合市农业农村局的职能职责,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促进农民增收所做工作及取得成效

(一)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为全面促进西安市农村居民增速,西安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民增收协调会商机制的通知》《“十四五”促进全市农村居民增收推动富民惠民若干措施》《西安市全方位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工作方案》。会同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制定了《关于定期报送有关农村居民收入评估政策及数据的函》。会同市纪委、监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协调机制,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区县共同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群策群力提升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二)发展现代农业,促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引导涉农区县因地制宜培育1-2个首位产业,做优做强“一县一业”“一镇一策”“一村一品”。稳定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做强高效设施农业,加快果业提质增效,建设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做优做强家禽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渔业。加快推进“三区一带三基地13+6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推动园区要素集聚,完善两联带农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增加农户产业增值收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纳入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底,全市夏粮总量72.48万吨,秋粮总产73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蔬菜产量284万吨,全市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积极培育乳制品、蔬菜、猕猴桃3条百亿级和葡萄50亿级产业链,创建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都市现代化农场,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0家。兑现8个农村电商供应链建设项目74.2万元,为新获得3A级以上物流资格评定的51家企业共兑现奖励资金947万元等;全面落实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022年为3903户涉农纳税人减免增值税1.96亿元。

(三)鼓励创业就业,保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市健全覆盖城乡、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强劳动力跨区域精准对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维护好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加强用工管理和就业服务,做好法律服务和关心关爱。保障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2022年西安市有关部门通过出台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及时为高校毕业生、异地搬迁群众、各类市场主体、脱贫人口、低收入人群提供就业帮扶服务。全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92798个,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5956个,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22805人,发放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创业补贴122.5万元,带动就业842人,发放农民自主创业担保贷款785笔1.21亿元,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40人次等。

(四)深入开展农村改革,激发增收新路径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集体经营性用地确权登记。扎实开展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开发区、旅游景区、城镇郊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2022年争取中省资金3250万元,扶持6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以“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土地托管,增加转让承包土地经权租金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收入。开展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工作,共排查收集合同近6.3万份,审核完成合同近3万份,仅灞桥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836余万元。

2020年-2022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平均增长7.8%。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5元,同比增长5.2%。2023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2元,增长8.1%,高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较上年同期前移7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针对您提出的建议,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聚焦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强农耕文明赓续传承,深挖我市乡村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市场价值,依托稻田、花海、果园、养殖池塘等田园风光,开发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城传承功能,积极推动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民俗、研学科普等新业态,2023年推介发布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20条。持续推进百亿级蔬菜全产业链建设,新建和提升蔬菜设施3000亩,全面提升70家“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和15家链主龙头企业保供能力。合理安排蔬菜熟期品种和上市茬口,扩大市场供给。全力推进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改棚、改水、改土、提升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的“三改一提”模式,提高产出效益。紧盯新品种的宣传推广,开展督促检查,确保种足种好秋茬蔬菜。做优做强“三区一带三基地”,全链条打造猕猴桃、蔬菜、乳制品3个百亿级和1个五十亿级葡萄产业集群,依托阎良甜瓜、临潼石榴、蓝田大杏、灞桥樱桃、王莽鲜桃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种业(质)资源,培育壮大更多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和产业强镇。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打造一批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二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根据其培训愿望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2000人次以上。做好我市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有计划的开展全市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工作。按照生产周期,开展技能型高素质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专业生产型农民等专业技能培训。2023年推荐认定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64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2504人。鼓励龙头企业主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等,建立联合体,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通过签订生产服务合同、协议等方式,把农户绑定在产业链上,让农户分享发展成果。加快完善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和创建工作。抓好市级、区县级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努力打造一批示范典型,并指导示范社、示范农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培育家庭农场50家。

三是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立足优势发展地租经济、盘活资产打造物业经济、对接需求做活服务经济、引导多领域发展股权经济等四种路径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保障,印制统一模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书》,规范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推动成员依据所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份额)参与集体收益分配。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发展趋势和困难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每年培育不少于5个典型案例,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底实现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深入实施“数商兴农”,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直播带货等新模式。稳步开展用地规划和用地审批工作,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确权登记,在农村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对已确权登记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每年换发20%以上的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稳慎推进高陵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市区镇村四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提升农村资产资源价值,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流动,增加财产净收入。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11日

主办单位: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电话及传真:029-86787504 029-86787469(值班室)

邮编:710007     邮箱:xanongyeju@163.com

网站标识码 6101000074       陕ICP备05011550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