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石榴“金名片”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立夏过后,骊山脚下,西安市临潼区8万余亩石榴经过冬季的沉睡与春季苏醒,浑身积蓄力量和希望,花开正艳。

5月19日,在西安市临潼区石榴红生态科技园,果农们正抢抓农时,开展防病治虫、疏枝透光等管护工作。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疏枝掐芽就是让石榴树能够更好开花结果。如果不抹芽的话,新芽就会吸收掉果树的养分。”作为临潼石榴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园区负责人王勋昌扎根农业10多年里,坚信石榴价值的提升,必须靠科学的管理运营和高质量的品牌打造。“这个园区里的优质鲜果基本上一颗能卖到15元以上,每年经常在成熟前就被客商提前订走了。”

“我们利用残次果生产石榴酵素菌肥,洒进土壤能改善土质肥力与微量元素环境,喷在果面上能提升石榴的美观程度和防病虫害的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农药化肥投入。”王勋昌说。

王勋昌一直致力于石榴产业绿色发展,在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中,他更是斩获种养能手类作物种植二等奖。作为“土专家”,王勋昌的石榴园区已发展成占地1120亩,集石榴种质资源引进、良种繁育、休闲观光以及标准化生产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采用“基地+果业合作社+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打造了年轻化品牌“宠爱榴榴”和中高端品牌“百富瑞”,实现了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变。自2018年6月至今,4年来累计分红资金176.7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84户种植户发展石榴种植。

“我家去年1亩半的石榴卖了近2万元,今年长势好,肯定又是一个丰产年。”园区果农寇金玉从树下探出身子,“跟着科技园不仅能种好果子,还能在园区上班,每个月工资少说也有3000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石榴品种、栽培模式、管理技术全面升级成为临潼果农的新选择。“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石榴果形、酸甜度、含糖量等标准市场认可度更高。”寇金玉说。

在王勋昌等本土人才带动下,临潼区年产优质石榴8万余吨,年产值5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15亿元。全区石榴种植户近8900家,有超过5万人从事与石榴相关的工作,石榴也成了临潼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临潼区是我国最早的石榴栽植地和全国石榴主产区之一。2020年,临潼石榴种植系统凭借栽植历史悠久、石榴种质资源丰富和保持传统技术等优势,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为何石榴能在临潼扎下根?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道出了缘由:海拔400-1000米的骊山丘陵地带高度适宜,既确保了石榴的品质,又避免了石榴冻害的发生;临潼境内有大小河流10多条,均水质良好,给石榴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除了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临潼区按照“提高石榴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以现代石榴种植技术为支撑,以品牌化为抓手,让石榴老产区焕发出发展新活力。

为了让石榴扎根乡土、茁壮成长,临潼区在产业发展中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2020年,“临潼石榴”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首批13家经济实体获“临潼石榴”区域公用品牌授权。2022年,临潼区颁布了石榴产品的等级标准实施规范,并首次发布三个等级果品的专属标识。自此,有2000多年栽植历史的临潼石榴有了等级标准。

石榴不仅在特色产业方面花开正艳,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也源远流长。据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志》记载,汉代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石榴。石榴就这样沿丝绸之路从中亚一带传入长安,被称为“丝路御果”,不仅见证了贸易往来之繁盛,也让团结美满、开放包容、兴旺发达的美好寓意代代相传。

“1986年石榴花被确定为西安市市花,2011年西安世园会吉祥物形象创意也来自于石榴花。临潼石榴时至今日已经不只是农产品,更是一种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刘军鹏介绍,以“临潼石榴”为题材的画作、美文、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以石榴为媒介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商贸活动,极大促进了石榴产区的经济繁荣。石榴也成为临潼重要的旅游元素,石榴休闲体验园等农旅融合项目日益成熟。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从厚重的文化内涵到新业态不断涌现,临潼石榴产业正积极融入现代产业大格局。”刘军鹏介绍,临潼区将以现代石榴种植技术为支撑、以品牌化为抓手,加快推进石榴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全方位促进石榴产业提质增效,让临潼石榴这张“金名片”更加耀眼,真正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石榴花开也预示着夏收作物长势良好,即将迎来一个丰收季,也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就像绽放的石榴花一样红红火火。“临潼石榴”已然成为千年古都西安的地方文化符号与标志性形象。

主办单位:西安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电话及传真:029-86787504 029-86787469(值班室)

邮编:710007     邮箱:xanongyeju@163.com

网站标识码 6101000074       陕ICP备05011550号        陕公网安备610112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