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已过,伴随气温回升,黄瓜、冬瓜、甜瓜等瓜类蔬菜进入育苗黄金期。为做好春茬瓜菜苗期管理,高效培育无病虫健壮种苗,保障春季蔬菜种苗优质供应,市农技中心提出如下春季瓜菜苗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瓜菜苗期阶段划分
第1阶段。出苗期,即播种后至幼苗拱出基质表面,管理核心是缩短种子萌发和出苗时间,防止“带帽”出苗和下胚轴徒长。
第2阶段。子叶平展期,即幼苗拱出基质表面至2片子叶平展、心叶吐露,管理核心是促进下胚轴增粗,控制徒长和病害发生。
第3阶段。真叶发育期,即心叶吐露至具3片或5片真叶,管理核心是适度控制叶柄伸长和叶面积快速增大;
第4阶段。炼苗期,即幼苗具2片或3片真叶至包装出圃,管理核心是增强幼苗抗逆性和适应性。
二、环境管理
(一)温度管理。具体温度管理参数可参见表1。
表1瓜菜苗期温度管理参数
育苗阶段 | 昼温/℃ | 夜温/℃ | |
出苗期 | 28~30 | 20~22 | |
子叶平展期 | 18~20 | 14~16 | |
真叶发育期 | 25~32 | 15~20 | |
炼苗期 | 15~35 | 12~25 |
(二)湿度管理。可通过弥雾发生器或地面洒水等方式提高育苗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并通过通风、加热等方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空气及基质相对湿度参数可参见表2。
表2 瓜菜苗期湿度管理参数
育苗阶段 | 空气相对湿度(%) | 基质相对湿度(%) |
出苗期 | 90 | 80 |
子叶平展期 | 35~45 | 50 |
真叶发育期 | 45~60 | 50~60 |
炼苗期 | 35~40 | 40~50 |
(三)光照管理。在苗期第1阶段,精准预测出苗时间,在幼苗即将拱出基质时,就给予5000lx左右光照,抑制下胚轴伸长;第2阶段,每天维持6小时~8小时、20000 lx~30000lx光照,持续控制下胚轴伸长;第3阶段,每天维持8小时~10小时、30000 lx~40000lx光照,促进幼苗稳定匀速生长;第4阶段,每天维持10小时以上、40000 lx~50000lx光照,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蜡粉形成。
(四)养分管理。采用梯次增量式灌溉施肥方式,苗期第1阶段和第2阶段基本不施肥;第3阶段每周交替灌溉2~3次育苗专用肥;第4阶段可结合控水控湿增加光照,适时适量喷施1次微量元素水溶肥。
三、花芽分化调控
低温、短日照可以促进雌花形成和降低雌花发生节位。育苗期间,特别是第2和第3阶段适当降低日均温度(特别是夜温),有利于雌花分化和形成。对于黄瓜,应综合平衡管理昼夜温度、基质湿度、养分等,对防止苗期花打顶至关重要;真叶发育期特别是具2片真叶后,基质不可长时间过干,前半夜气温保持在15℃以上,且磷素充分供给。
四、病虫害防治
苗棚要覆盖50目以上防虫网,防止烟粉虱、蚜虫、蓟马等小型害虫传入;悬挂黄板、蓝板,监测并诱杀小型害虫;有冻害、药害等生理性病害时可喷施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苔(碧护)等免疫诱抗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增强种苗抗病性。瓜菜苗猝倒病应以预防为主,在瓜菜育苗时最好选用无菌基质,并确保育苗位置光照通风良好;发现病苗时要及时清理,并施用专业药剂喷洒防治。
五、成苗质量标准
叶色浓绿,表面有蜡粉;株型紧凑,具3~5片叶;根系白色、粗壮、成坨性好;经生物检验无病原和虫源。
六、注意事项
(一)防止“带帽”出苗。“带帽”出苗是指出苗后种皮不脱落,夹着两片子叶,造成子叶机械伤害、热害和无法接受光照,出现子叶基部绿色,前端黄化或褐化。防止“带帽”出苗技术对策如下:
1.根据种子饱满度分别播种,饱满种子正常管理;非饱满或发育不完全种子浅播,并适当增加养分供给。
2.育苗设施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空气湿度,防止种皮快速干缩。为此,穴盘表面覆盖物不宜过早揭除,发现基质表层干燥时可轻洒水,保持表层基质湿润。
3.对种子进行物理划刻或化学处理,降低种皮致密性,减小种子机械应力。
(二)防控幼苗徒长。瓜类蔬菜幼苗极易发生徒长,主要表现在胚轴、节间和叶柄过长,叶色淡绿,叶片薄,叶面积大,叶片平展开阔,根量小,难以形成完整根坨;耐逆性和抗病性差。防控幼苗徒长技术对策如下:
1.精准掌握出苗时间和播种后初始灌水量,避免幼苗拱出时基质仍处于高湿状态;幼苗即将拱出基质表面时,及时给予适度光照条件。
2.在幼苗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如第2阶段子叶平展期,适当降低温度和空气湿度,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严禁同时出现高温、高湿、弱光情况。
3.机械拨动幼苗,刺激幼苗机械组织发育,抑制幼苗纵向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