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小麦收获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常遭遇阴雨天气,导致籽粒含水量过高,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发生霉变、发芽等问题。市农机部门提醒,如遇连阴雨天气,应及时开展应急烘干,确保小麦不发霉、不变质,减少灾害损失。
一、技术路线
小麦应急烘干,宜采用不落地及时干燥方式,即小麦收获后,不在地上堆放,直接清选,尽快烘干;如条件不具备,在等待应急烘干时,应及时做好通风晾晒,避免堆积发热、发酵霉变;必要时,可堆积存放并采用风机等设备及时通风散热。烘干时,一般采用常规烘干法,即直接将湿小麦烘干至安全贮藏含水率;如有大量过湿小麦待烘,为提高烘干效率、避免小麦变质,可采用分段烘干法,即将湿小麦烘干至临时存储适宜含水率(一般为20%左右),待所有过湿小麦集中处理完成后,再将小麦烘干至13%安全贮藏含水率。
二、检查调试
烘干作业前应对烘干机进行检查、调试,调试合格且所有机械设备空车运转正常后开始作业。电机的转动方向正确,三角带的松紧程度适当,声光报警装置运转正常,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应校对一次;附属设备空车连续正常运转2小时以上,热风炉提前烘炉、调试。烘干系统各减速机添加足量的润滑机油,传动轴承添加足量的润滑脂。
三、技术要点
(一)烘前处理。麦烘干前宜进行初清,含杂率≤2%,不得有泥土、长茎秆、麻袋绳等杂物。烘干前,需测定小麦的初始含水率,同一批烘干的小麦水分差应≤3%。当小麦水分差大于3个百分点时,应进行自然风循环干燥,水分差适宜时再开始烘干;当小麦水分差大于3个百分点且小麦含水率大于28%时,应边进湿小麦边通自然风循环干燥,水分差适宜且含水率不大于28%时开始通热风烘干。
(二)规范操作。小麦烘干作业期间应时刻注意热风温度仪表数值变化,记录在线水分测试仪的显示参数。当烘干机运行稳定时,一般不再调整热风温度,根据出机小麦水分大小,适量调整排粮转速。经常检查烘干机内的排粮是否通畅,发现堵塞及时清理。严格控制热风炉温度和热风温度,防止热风温度过高造成小麦热损伤或烘干机着火。烘干机故障停机时,关闭故障点前所有连动设备,停止进粮;停机时间不长可不必熄灭热风炉,应关闭鼓风机;停机后每2小时排粮2~3分钟,防止粮食结拱。烘干机烘干期结束或停机时间超过48小时,应从前至后依次关闭烘干机前的设备;随着烘干机内粮食逐渐排空,自上而下关闭热风机及进风闸门;逐步减少热风炉的燃料加入量,降低炉温,直至停炉。
(三)作业质量要求。小麦烘干作业质量应符合GB/T 21016-2023《小麦干燥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破碎率≤0.3%。烘干后色泽、气味无明显变化,无热损伤,无焦糊,容重不低于干燥前。